原文
道可道也,非恒道也;名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
无名万物之始也;有名万物之母也。
故恒无欲也,以观亓(qí)眇(miǎo);恒有欲也,以观亓(qí)所徼(jiào)。
两者同出,异名同谓。玄之又玄;众眇之门。
译文
道如果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,那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;事物如果可以用名字加以命名,那就不是它永恒不变的名字。
“无名”是宇宙万物的起始;“有名”则是宇宙万物的母体(产生万物的根源)。
因此,常常保持没有欲望的状态,便可以观察到道的微妙幽深;常常保持有欲望的状态,就能观察到道显露出来的边界与具体形象。
这两种观察方式出自同一根源,它们的名称不同但所指却相同;这其中的奥妙,实在是玄妙又玄妙啊!而这种玄妙,正是一切微妙事物的门径。
解析
“道可道也,非恒道也;名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”
- “道”虽然可以用语言描述,但任何言语所表述的都不是那个永恒的、真正的道。名字虽然可以命名,但任何命名都不是事物永恒的真名。应当意识到语言和概念的局限性,其都是认识真理的工具,而非真理本身。
- 真正的“道”就像“圆”的定义一样,是完美完备的。然而,在现实中存在的任何一个具体的“圆”都无法表达出圆的定义的那种完美完备,而只可能尽量逼近。因此,要谦卑,认识到自己的有限,承认自己无法了解全部真理,但不要停止努力使自己更加接近真理。
- 有许多这样的概念组合都是这样的关系:抽象-具象、接口-实现、灵魂-肉体、理想-现实、本质-形式、基督-律法、灵-物质。这样的概念组合具备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性。
“无名万物之始也;有名万物之母也。”
- “无名”和“有名”两个概念:
- “无名”:指万物未诞生前的状态,代表一种纯粹的、不可感知的存在形式,是万物的起始点。
- “有名”:指万物诞生后具体可见、可感知的状态,是万物存在的基础。
“故恒无欲也,以观亓眇;恒有欲也,以观亓所徼。”
- “恒无欲”和”恒有欲“两种观察世界的方式:
- “恒无欲”:经常保持没有欲望的状态,能够观照到道的精微与深邃(亓眇)。
- “恒有欲”:经常处于有欲望的状态,可以观察到事物具体的界限和表现(亓所徼)。
- 这两种观察方式都是对“道”的体认方法,虽然出发点或角度不同,但其实观察的是同一个“道”。
- “恒有欲”是人们最常使用的观察方式,因为人对于世界的形式认识或感受最为直观,因此较少能够观察到道无形状态下的微妙。